系统说你身边全是病娇np_50:痛苦是永恒的,欢乐才是偶然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0:痛苦是永恒的,欢乐才是偶然的 (第4/5页)

掉情绪的外衣,只留下冰冷的行为参数:时间、地点、触发条件、对方的反应模式。

    他总是不理解。

    比如,为什么父亲今天回来了,就会毫无征兆地大发雷霆,扇他一巴掌?

    可是,必须找到原因。

    不是吗?我们必须找到原因。

    不是为了原谅,是为了预测,为了推演。

    母亲给出的“原因”是什么?“他脾气就是不好,都怪我当年……他只是喝了酒。”

    原来喝了酒,别人就会打他?

    这种粗糙而荒谬的归因逻辑,曾是他童年唯一的答案,直到上了初中,他才逐渐看清父母解释的可笑与无效。

    他的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灌输:“宝贝,你要理解你的父亲,他在外面很辛苦的。”

    这句话像一剂苦涩的药水,顽固地卡在他的喉咙深处,无法真正吞咽消化以治疗内在的伤痛,却不断在唇齿间回荡,苦得他发不出声音。

    理解?

    这个词,真苦啊。

    然而,‘理解’是他能找到的唯一救命稻草。如果无法理解这无端的暴力,无法预测它何时降临,他就永远活在未知的恐惧中,像待宰的羔羊。

    于是,‘理解’在他这里,被异化了。它不再是情感的共鸣,而是冰冷的解析。

    理解就是逆向工程人类的行为逻辑。

    换位思考?不,是换位建模。共情移感?不,是输入变量,推导输出。

    目的只有一个:在纷繁混乱中抽离出一条冷静的因果链,以此为基石,筛选自身行为,进行最优预测。

    那一瞬间,真实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被彻底撕开,露出其下精密运转却冰冷无情的齿轮。

    于是,为了“理解”,他逐步异化成了一个信息囤积者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