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_十二反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二反战 (第6/7页)

完成,不得敷衍推委,违者必将重责。同时将此前反对出兵的奏本一率当殿烧毁,以示这一战非战不可的决心。

    随后赵忱又下旨, 任命杨炎为利州东西路兵马都总管, 兼临洮路招抚使,领平夏诸路招抚使。全面付责指挥攻取西夏的战斗。同时任命辛弃疾为临洮路制置使,兼任知临洮府事。又以赵汝愚为钦差大臣,坐镇兴州,付责整个战事的协调工作。

    然而赵忱的旨意下达之后,依然有不少官员继续上书,强烈反对出兵。有人的言辞甚致十分激烈,直言朝廷此举是穷兵黩武,以无道之军,伐人之国,兴不义之师,夺人之地,岂有胜理。还有人则上表弹核杨炎、辛弃疾、赵汝愚等人。

    这一下却把赵忱激怒了,立刻下旨,将带头反对最激烈的六名官员全部革职,一率流放到广西岭南去充军。

    这一来顿时把反对的大臣都镇住了。因为大宋以往对官员的言行都十分宽容,一般的惩罚不过是这贬到地方去为官,既使是免去官职,也会保留几个虚职。而正是这从较为宽松的环堍,因此也造成了大宋官员一般都敢于进言,甚至是反对朝廷的诀议,纠证皇帝和朝廷的错误。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无论朝廷做出什么样的诀定,也都必然会有反对的声音出现。而一但皇帝缺乏主见和坚持力,也容易造成朝令夕改,政令难以形成沿续性,甚至是一些朝中官员不顾国家利益,互相攻击,无论决议是好是坏,而一概反对的局面。在大宋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

    赵忱当政以来,总体来说, 并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