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_二十三榷场(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十三榷场(上) (第3/5页)

完颜长之现,大金榷场带来的收入比起原来少了许多,而且每次榷场开通,参加的商人也不多,有时到了最后一天,榷场内的商人以是寥寥无几了。相反南宋那边的榷场却十分火热,开通时间也从先前的一月两次增加到了一月四次,每次开通时,都有大批金国商人,赶过去交易。

    完颜长之对此虽然大为不解,但也并不太在意。他虽然不是士大夫,但受社会风气影响,对商贸之事颇有些轻视,而且自身也对经商的事并不熟悉,因此只是严令边防各军,严查走私,对其他的事情并不作深究。

    这时张鹄以经担任南京同知留守事,兼开封府府尹。但他是商人出身,对经商之事颇为经通,因此也比较重视,经打听之后,才知道宋朝的榷场规定以经大为改变,不再分大客小客,而根据商品种类不同,制定出相应税价,先交淸榷稅,然后进场交易。

    而且在交易时,也是由双方自行定价买卖。主管官员只付责维持榷场次序,不再参于议价。同时即使没有货物的商人,只需要将铜钱兑换成交子,交纳五厘税钱,同样也可以入內。这样一来,限制大大减少,货物交易更为自由方便,因此更受商人们的欢迎,许乡金国的商人也都愿意到宋朝的榷场中进行交易,于是宋朝的榷场越来越热闹,而金朝的榷场却越来越冷清了。

    张鹄了解清楚这些情况之后,不禁大为惊讶,想不到宋朝会改用这种方式以吸引商人,急忙向完颜长之禀报,要求立刻向朝廷禀报,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完颜长之听了张鹄的禀报之后,到还颇不以为然,笑道:“不过是榷场交易,在南宋的榷场中交易还是在金囯的榷场中交易,不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