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下旨南征5 (第2/5页)
张鹄幼时就十分聪明,在家族的私塾中念书时,颇受老师的喜爱,曾几次在张浩回乡时,当面前夸赞过张鹄,张浩也考过几次张鹄的功课,张鹄所答也都十分得体,张浩也十分高兴。但后来张浩出任当朝相,政务繁忙,也就很少回老家。 不过在张鹄十三岁时,父亲就已亡故,只剩母子两人相依为命。而张浩也长期不在老家,管事的人见他们孤儿寡母,也就开始怠慢起他们来,而其他亲戚势利,见他们母子在家族中无甚地位,也都不搭理他们。凡事家族中分配什么,吃亏的往往总是他们母子。好在张鹄的母亲到十分贤惠,也不多做争执,但住在张家,大宅大户,开销颇大,好在张福,也就是领张鹄进府的老家人,当时正在老家当管家,他为人颇为厚道,凡事尽量照顾他们母子,因此到还能免强度日。 但在张鹄十八岁那年,张福也被张浩带去中都,而新任的管家只顾去讨好正房的子孙,那管他们母子。他们母子本来就无多少积蓄,而且还要继续供张鹄读书,尽管省吃简用,但时间一长,渐渐还是有些入不敷出。张鹄无奈之下,暗地里瞒着族人,做一些小生意,结果张鹄到是颇有经商的天份,到也赚了不少钱,可以贴补家用。 不过时间一长,还是被家族的人知道了,这一下竟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张家一向自诩为勃海望族,书香门第,簪缨之家,又是当朝一品相的门邸,向来看不起商旅贩客,而在张家的子孙之中竟有人经商,顿时惹得家族中人人侧目,成为众矢之的。 偏偏这时张鹄年纪渐长,也形成了自己的观念,他只喜欢法治王霸之术,不喜做仁义道德文章。因此深受儒教的私塾老师对他也颇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