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7、有需求才有前途 (第3/6页)
多是惊奇:“音乐学院怎么会找我们发协调函,协调你作为声乐系的教学助理?” 说起来八九十年代还真是个爆炸式的年代,改开后的应接不暇,变化冲击都很多。 所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事也比比皆是。 但号称世界一流的沪音,找戏剧学院要个大一新生当教学助理也太离谱了。 连舞美系的主任都诧异得很:“你的艺考不是考的画画吗,怎么现在变成音乐学院的关联了,当初音乐学院声乐系找我们调剂名额的时候就很惊讶。” 其实就凭反应,荆小强也不是一般学生,胡说八道张口就来:“廖老师好,徐老师好,各位老师好,主要是我跟着声乐系的周晴云周老师在学习歌舞剧,我想可能还是更需要戏剧学院的学习。” 戏剧学院真的很小,教学楼就那么几栋,老师们也很容易凑到一起,教务处这些位一起侧目。 大一新生,你说你背景深厚,跟音乐学院那边人脉关系众多,也就罢了。 可主攻方向是歌舞剧,大家就有点悻悻。 歌舞剧里面确实有部分舞台剧、话剧的功底,先有从小的音乐底子,又想来加强戏剧表演底子,也说得过去。 因为起码在90年,国内的专业院校,是没有歌舞专业这一说的。 音乐学院方面平京的民族唱法很强悍,沪音的美声有绝对优势,可他们都只侧重唱。 戏剧学院则不教任何唱跳的东西,连戏曲专业、舞蹈专业都是后来才并进戏剧学院里,那两样跟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