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81章 (第1/3页)
饮茶风尚促进了制茶工艺的提高。 据考证,唐时茶叶产品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等种类,其中,饼茶是唐代制茶技术的最佳成果,代表着当时茶叶制作的最高成就。 “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就是对唐朝茶文化的形容。随着文人的推波助澜,茶事愈加快速地走向民间。 饮茶由个人到国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饮”。社会的各个阶层悉数参与,便出现了与之相关的各种技术和文化。从各种材质的茶器不断出现到制器工艺的不断提升,从各种品茶技艺的完善到茶道文化的百川归源,饮茶既有物质实在的形态,更有精神价值的追求。 沈瑜把茶笼下,拿起长柄勺观赏。这件器物虽然没有茶笼华丽,但也是唐代饮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他在等待修复结果的时候,已经查阅过资料,唐代所用的饮茶方法应该是煎茶法。需要先将茶烘焙,然后碾成细末,用罗筛过之后选择然后烹茶。长柄勺就是提取茶沫的工具。 唐代茶具中,有茶碾子、茶罗子、茶笼、匙子、茶托等。茶笼是其中的焙茶用具,也可以盛放茶饼。 这是因为唐时的饼茶属于不发酵的蒸压茶。这种茶叶是经过蒸压成形后再人工烘干或自然晒干的,它的含水量较一般的片茶、叶茶、末茶等都要高,所以,在饮茶之前,一定要有一道烤焙的工序,否则就难以将其中的水汽去掉,也不易于将饼茶碾成末,这样煮出的茶是不香的。 据说,烤的时候要讲究火候,经常翻动,要烤两次,两次之间要有一个自然冷却的过程,才能避免外熟内生。 沈瑜买过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在书中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