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1章 (第2/3页)
他打算明天去找线索,接着将三幅绘画和一批古玩,运回国内,争取尽快结束在巴厘的工作。 转天上午,沈瑜根据游戏线索的提示,在巴厘第九区,找到了一家古玩店。 他通过地图,看到这间店除了有线索光标,还有两个蓝点。 进去店铺,看到这家店铺中,有不少的华国古玩和工艺品。 沈瑜没有让店员推荐,他最先寻找线索光标。很快找到光标对应的物品——果然是一个烛台。 这件烛台外观如一个蕃人顶承盘。最上为一烛扦,下接宽沿盘状承烛泪小盏,再下则是做成蕃人形状的底座。蕃人单膝跪地,持一六边形铜镜,左臂上伸扶盏。眼若铜铃,阔鼻直口,头戴抹额,须髯卷曲,面貌异于中土之人。肩披如意云头帔,下垂流苏。环绕双臂有一披帛,姿态曼妙。手腕各戴一手钏,下身穿直筒长裤。 沈瑜确认了目标,就请服务生帮自己取出烛台。 他拿起烛台仔细观察,蕃人衣饰及承泪铜盏皆施淡蓝珐琅釉,铜盏内外壁饰缠枝莲花纹,云帔饰缠枝菊花和西番莲,长裤则点缀如意云头纹、海水纹等,颇有明代宣德遗风。器底有磨损,没有找到款识。 沈瑜猜测,器皿原本可能就没有款识,并非损坏。他判断,烛台造型别致,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铜胎厚重,掐丝及釉色具有康熙朝珐琅器的典型特点,整器制作精美。他与拍卖行打交道多了,了解的资料也与日俱增,记得2004年富苏拍卖行售出的一个类似烛台,可以与眼前的烛台相互比对。 他想服务生询问烛台价格。 服务生告诉沈瑜,烛台的价格是4万欧。沈瑜听到这个价格,压住了喜悦的情绪,只是告诉服务生,暂定这件烛台,他还要看看其他物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