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5 (第3/4页)
前就有了,大昌也是沿用前朝的惯例维持邦交,且每年赐的东西也不算多,比起前世大宋足以伤筋动骨的“赏赐”不可同日而语,是以林楠也没在这上面多话。 百济向来仰慕大昌文化,连官服都是仿大昌而制,且虽有自己的语言,但高层却以会用大昌文字语言为荣……更有甚者,有百济人的读书人,来我大昌应试,若是中了举人进士什么的,比在百济考中了还要风光,回去以后便能得大用。 至于戎狄,则和百济全然不同,乃是披发左襟的游牧民族,与大昌关系时好时坏,其中坏的时候一多半,两国在边界上时有冲突,大昌建国以来,大的仗也打过不少次,目前尚算是和睦时期,只是戎狄民风彪悍,看着关系似不错,但说不得什么时候就又打过来了。 不过,这些都是鸿胪寺的事儿,和他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纂没什么关系吧? 只听林如海颇为厌烦道:“这次同使节同来的,还有一个百济的王子,自视甚高,说是要参加大昌的科举。陛下告诉他,要科举还要等三年,结果那王子胡搅蛮缠,说他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如何如何……可是总不能真的为了他一个,再来考一次吧?这样将大昌的科举置于何地?后来陛下实在被他夹缠不过,就答应让他与大昌的士子一较高低,若是他赢了,就封他做个进士。” 林楠耸耸肩道:“不过就是个进士,给他就给他呗!反正他又不在大昌做官。” 林如海不理他,继续道:“那王子就问,那我要是赢了状元,是不是就可以做状元了?” 林楠瞪大了眼,道:“这样就把我叫来了?那咱们大昌也太没面子了吧?” 林如海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