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3、子不语 (第5/7页)
不是什么所谓的神怪,而是真正的功德圣行。在后世,皋陶同时被法家和儒家尊为圣人,伯禹则同时被墨家和儒家尊为圣人,便源于此。 无支祁兴风作浪、残害部民,不是应该祭奉的神灵,而是要斩除的祸患。人们面对这样的强力威胁时,有时不得不无奈地屈从。但这并不代表要改变内心的正念,因为那不是人们所希望的,更不是人们所需求的。 在后世,某些宗教或某种宗教中的某些教派,也会宣扬这样一种带有胁迫意味的思想,重点不在于“若信奉我能得好处”,而在于“若不信奉我必遭祸患”。 要注意教义中微妙的区别,若仅仅是一种对行止的规劝,比如劝人莫作恶,若作恶会下地狱之类,倒不在此列。若仅仅只谈信奉,宣称不奉我便会受祸、奉我则既有得亦有德,在子丘看来便是贼德,与无支祁及那四位伯君同流。 贼德之人、贼德之事,后世多见,而先贤早已言之。 子丘今日之言,既是伯禹叮嘱又是皋陶所教,代表了一种文明思想的启蒙。上述的那样的教派,后世在中华之地也多有散布,但始终未成主流,概因中华文明以及文化传统的源流在此,圣人启蒙已久。 子丘今日所言也代表了一种对待鬼神的态度,后世很多外来的思想、宗教、学说传入中华时,人们看待以及改造、吸收它时,态度更接近于哲学而非神学。 子丘的话说到这里,众人皆离座而拜道:“我等当追随伯禹大人治水、必尽举族之力!” 子丘亦起身还礼,然后退到了伯禹身边,换成伯益坐在了案前。伯益取出了一本羊皮制成书册,又命人在空地上摆了一面沙盘,沙盘上显示的是淮泽治水成功后的地形地貌。现在要谈正事了,还是老套路,先分配治水成功后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