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2、圣人 (第3/7页)
如其分。 伯禹:“禀师尊,我打算前往蒲阪,将欲行之事禀明天子,并向皋陶大人请教。” 伯禹在神民丘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治水”,深知以一人之力根本完不成这件事,就连招抚各部民众真心配合都难做到。大江流域的治理计划可不仅是劈开巫云山脉这么简单,前后牵涉了太多的事情,伯禹如今已有一个详细方案。 他要将这个详细方案禀明天子重华,由天子正式下令后才能实行。但仅有天子令是不够的,怎么能让他的计划真正得到有效执行,还要向贤德之人请教,最重要的人就是皋陶。 皋陶是帝尧之臣,重华为天子后,更重用皋聊为司士大人。须知重华受禅为天子前在蒲阪城摄政时,所担任的职位就是司士。他成为天子后又任命皋陶为新一任司士大人,皋聊隐然已被各部君首视为下一任天子的候选者。 皋陶为司士,掌管天下刑讼之事,与巴国理正相当,但皋陶的职权范围又远远超过了理正。他还监察百官行止、代表天子惩治不法官员与君首,为天下各部纠纷公断。 并不说司士的职位就代表了未来天子的候选,而是以皋陶的地位与威望,假如天子出了什么意外状况,各部君首新推举的主政之人十有**便是他了。崇伯鲧之后,在各部间威望最高、最受颂誉之人,便是皋陶。 皋陶是一位圣人,在这一点上,当年的崇伯鲧比之都有所不如。 后世有诸子百家,形容“圣人”之说各异,帝尧放勋、帝舜重华亦被尊为圣人。但在如今这个民智与语言都很朴素的时代,圣人的含义尚与后世的种种说法不同。 它并不是指人们想当然所理解的神圣的人,也尚不是指圣明的帝王,亦不是指各家教派学说的祖师以及所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