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6、谋其正(上) (第2/5页)
当时的笔,大多是一种特制的树枝,也有用别的材质加工而成。将细枝上的树皮剥去、前端的木质挑开成纤维状。可以蘸着颜料在布匹、竹简、石壁上书写。(注:这也是上古时期最原始的牙刷,直至今日不少印度人还在用。——呵呵呵,开个玩笑。) 将典籍刻在石壁上,能保存数百甚至上千年,但石质最终也会风化。而这就是后人的事情了。后人可以再换新的载体将之抄录流传下去。 除了编撰典籍,将之记录、整理、收藏、传承,还要考虑学宫的事务管理。学宫弟子来自各地,大多都出身高贵,他们有的住在自家府中,有的寄宿在亲友家中,也有人在都城中特意购置了居所,还有人住在学宫提供的房舍里。 不少人借机呼朋唤友,成天嬉戏饮宴,甚至还经常在巴都一带滋事。就连巡城军阵都很头疼。因为这些学宫弟子说不定牵扯到什么势力,都不太好惹。 更有甚者,带着众多仆从,出入学宫前呼后拥,在众学宫弟子中拉帮结派,结成了各种小势力。这也许算是有远见吧,从现在开始就构建人脉,但有时也难免搞得乌烟瘴气,甚至也浪费了求学机会。 以往的学宫弟子,只来自于巴室国一地。而少务一统巴原后,学宫弟子将来自于整个巴原,包括那些很偏远的城廓,情况将更加复杂混乱。虎娃决定整肃风气。 学宫将建造专门的房舍。供种弟子居住。地方不够怎么办?便在都城中另找宅地;都城中的宅地也很紧张,没关系,就把虎娃的学正府和盘瓠的大将军府给拆了改建,反正虎娃和盘瓠也用不着;需要花钱出粮?找国君去要! 不是每一名学宫弟子皆大富大贵,从巴原偏远地区来到都城中学习,所费甚巨。其中也有不少人相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