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_005、来得好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5、来得好快 (第5/7页)

巫知下界,而且恰逢皋陶编九典完成。次日朝堂上,天子重华召集众臣与各部君首及其代表相会,命皋陶献九典于朝堂,并向众人解说其真义——为何要编制这样的国典,其内容依据了什么,对天下各部有何意义,又应怎样执行?

    子丘率几名力士搬了一车简书上殿,并由子丘当众打开一卷卷简书宣读讲解。这也是个力气活啊,文弱之人根本做不了子丘这等“书生”。

    《九族》、《九德》、《五教》、《五刑》、《五礼》、《五服》、《祭典》、《狱典》、《盟典》……之要义,三言两语可是讲不完的。连番朝会,子丘共宣讲了三天,天子与众君若有所问,皆由皋陶亲自作答,朝堂上众人无不交口称赞。

    皋陶制典成书,是前所未有之功。九典的内容并不是凭空抛给天下众君,这么多年来,皋陶考诸史料、访问长者贤人,与各部君首甚至民众商议,待到九典颁布之时,已是顺理成章。

    若说如今还有什么事情的重要性堪比治水,那便是皋陶制典了,所以伯禹也没有打断子丘的宣讲,很耐心地等了三天。

    三天之后的朝会上,伯禹终于向群臣讲介绍了他的详细治水方案。天子重华道:“治水之策看似完备,但伯禹大人如何能保证各部遵行、中华有治?”

    伯禹答道:“臣此行本就打算向皋陶大人请教,恰逢皋陶大人为国作典功成,此乃天命所归。天子将颁行九典于天下,那么禹治水之时,便宣九典于各部,以之治世。”

    伯禹治的仅仅是水吗?江河奔流、沧海桑田,本是自然之天道,若无人烟城廓、村寨田园,水根本就不需要去治,正因为有人类社会的出现,此事才会变得有必要。所以治水亦是治世,以人道合天道,借治水推行皋陶之典,便是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