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6章 综艺新高度 (第2/5页)
终因为种种原因放弃赞助的几家广告商郁闷得简直快要发狂了。 金子般的机会,眼睁睁从眼前溜走,现在再想冠名赞助,估计价格翻三倍都不止。 这些人还是天真了。 再次联系有道传媒广告部,收到的回复让他们瞠目结舌——硬广翻十倍,特约翻八倍,冠名翻六倍。 所谓六倍八倍十倍,是开播前报价的倍数。 当时,因为《中华好声音》是有道首创的综艺模式,国内外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参考,所以冠名费在集团内部会议上一压再压,从边学道最开始提出的一亿元(有道所有高管听了后都觉得老板疯了),直接腰斩一半定为5000万元。 事实上,包括廖蓼在内,高管们普遍认为5000万也定高了,要知道每年都有大量新综艺节目出现,可真正成功的百不获一。 所以像《中华好声音》这样的新节目,边学道个人的信心和有道内部的信心在广告商眼中都是营销策略,人家根本不当真。 因此,当廖蓼拿着5000万冠名费的报价跟广告商谈合作时,对方根本考虑都不考虑,直接走人——开玩笑,得人傻钱多成什么样才会拿5000万去豪赌一个未经市场验证前途未卜的新节目? 广告谈的太过艰难,廖蓼几次找边学道沟通,最终把冠名费降到2500万。 2500万是边学道的心理底线价位,觉得自己“吃了大亏”的他明确告诉廖蓼:“这个价,一分不降,没人冠名,咱们自己冠名。” 然后…… Kki就成了《中华好声音》的独家冠名商,有道IDC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