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二章 虚君立宪乎?! (第3/6页)
有的几人之一! “王爷,英法两国之本土皆我华夏一省之大尔,地狭国小,是以可控制地方。而我华夏,地具万里之遥,‘天高皇帝远’一说由来已久。谘议局若权益扩大之,地方势力崛起乃属必然,或有割据之危啊。”华夏要强盛,需要学习西方的一些技巧,岳文海并不反对。作为一个前政府官员,他很清楚那些机械和重商能够为政府带来多大的利益。但作为一个新儒党,他再是‘新儒’,儒家传统的一些理念、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他。 ——不是让他全身心的去反对‘虚君’。 熟知中国文化历史的人都清楚,儒家不仅搞过实质意义上的‘虚君’,连政治理念都提出来过。 “圣天子垂拱而天下治”,“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些都是儒家极度认可的‘正理’。 蹬鼻子上脸历来可都是文人的强项,你软他们就硬,你退他们就进。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官场就是这一幕的最佳诠释。 所以,岳文海为代表的一些人正在反对的不是‘虚君’,而是皇帝给谘议局定‘成分’。 岳文海可以‘高看’一眼工匠,也可以‘高看’一眼商贾、军人、泥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忍受这些‘低贱’的工匠、商贾、泥腿子,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与‘自己’真正的平起平坐。他已经正视了军人的地位,难道还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接连‘正视’工匠、商人、农民、戏子吗? 当然,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岳文海完全可以继续的‘正视’下去。但问题是他/他们,没有拿到足够的利益啊。 所以,别看岳文海在信誓旦旦的反对谘议局权益扩大,实际上他们就是在反对谘议局的‘成分划分’规定。 陈鸣在组建谘议局和资政院之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