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章 复仇的烈火 (第3/8页)
,北宋和晚明的党争也是前者攻击后者的一大依据。陈杰、杨正杰、吴熊光三人虽然坚定自己的信仰,却也不是愚蠢无知,顽固闭守的人。 他们也有吸取外界的知识,也很清楚过往模式的缺陷,儒家对于工科有着先天上的歧视性。这一点在满清被陈汉的枪炮崩塌了王朝龙庭之后,已经成为了儒家备受抨击的短处。 而事实上呢,依照着‘儒家大同’的版本进行着变革的残清三杰,玩的实在是有些脑洞大开。 陈鸣对于‘残清三杰’的‘技术指导’完全是红朝 苏共理念的18世纪调整版,总的来说就是三点,人民公社/集体农庄,计划经济,先重后轻。 陈杰三人只是轻微的动了动计划书,就完全照搬了下来。 没办法。 他们仨一是自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治理念,经济发展思想自然是不成体系的;二是陈鸣给出的一些建议在去掉了时代背景后,也依旧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土共最初搞得分地并不真的符合儒家的大同思想,备受孔夫子推崇的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而不是私有制。但是三杰也要吸取史上的教训,比如王莽的改革教训。所以以土地公有制为主体的人民公社,或者也可以叫做集体农庄,就与儒家理念有隐隐的相符了。计划经济也很受三杰的肯定,因为这让他们的‘力量’更能够按照他们的思想去演化和发展,最后的先重后轻也很符合实际。 不先发展钢铁军火重工业,三杰这个小势力就没有存在的基础。 这几点都太符合‘三杰’的心理了。 只不过让陈鸣吃惊的是,没有经过时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