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六章 俄国使团 (第2/8页)
是很严格,因为中俄通商多年,这些年里中国有进到莫斯科的,而俄罗斯人也有下到江南的。阿穆尔河沿岸总督区的公署里,有着大把大把的中国资料。 只不过随着往通州赶去,叶普根尼却觉得自己眼睛里看的一幕比单纯的文字描写要生动多了。 平坦的土地上,一个个密集的村落,一处处密集的房屋,人烟之稠密让人心悸。道路两边载着整齐的白杨树,一片片平整的土地,眺望去一眼看不到头,却全部都是农田。这让他不禁想到了乌克兰大平原。 而当叶普根尼乘船从繁荣减褪的通州去到兴旺勃发的天津的时候,叶普根尼和策伯克多尔济看到了天津的繁荣,可更吸引他们目光的是天津城南的热火朝天。无数人拿着各种工具,顶着冰凉的海风,在天津城南那坑坑洼洼的水坑水泽处忙活着,却像是在添垫土。同时开展的还有道路修建和房屋。 天津城南的面积并不小,但之前的城南除了水坑水泽外,还有一条条河道。中国人并没有把所有的低洼处都给填平,一些水道和坑洼处还在进行着加宽加阔的挖掘。 也是今年的气温不算太寒。 明明张家口的气温就挺冷的,几百里外的天津却与之相差较多。 当然,天津的气温也到了零度以下,只不过天津城南的治理工程在今年春夏之交的时候就已开始了。现在这儿的劳工们已经不需要跳入水中、淤泥中忍受着冰寒,奋力劳作了。 需要的只是将先前填垫的已经有了基础的坑洼地底一点点平整,然后修筑道路、房屋,规划建设。 整个天津城南的治理工程投入的劳动力超过一万人,其中劳改营有五个,剩下的都是天津附近召集的壮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