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节 合作伙伴 (第4/5页)
山县在明代刚刚淤积成陆,开发度还比较低,属于“下县”。相对人口密度和土地价格也低。发展空间大,它距离广州不远,又有珠江水道联系,交通便利。作为广州特别市的重点治理区,安全性有相当的保证。 另外,香山县南沙村有一间颇具规模的丝坊主人对元老院“态度积极”,也是她最终选择这里的原因之一。 李幺儿带着自己的推广班子和北炜派给她负责护卫的一个国民军警备班来到南沙村,和陈宣谈起“合作”的事宜,立刻就获得了陈宣的积极响应。李幺儿又参观了丰生和织坊,觉得这里的基础条件还不错,附近也有不少蚕桑户。当下决定在这里开办推广所。 既已确定了地址,李幺儿便写信回广州,立刻在南沙cao办起来。又是改建厂房,又是订购设备,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她很快就发现,这位“积极分子”实在不靠谱。 倒不是说陈宣有“阴谋”或者“心向大明”之类,而是接触时间长了发现此人实际上对蚕桑和丝业一窍不通。 李幺儿之所以选择找一家当地的合作伙伴,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当地传统的蚕桑业,以便做出针对性的改良。偏偏这个陈宣十问九不知,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更是说不明白。日子稍长,李幺儿手下的人和织工、当地村民渐渐熟悉了,才知道这陈宣是个“地棍”式的人物,这丝坊也不是他的--而是他趁乱抢占下来的。 知道真相之后李幺儿大失所望。但是事已至此也没法再改弦易辙了。只能捏着鼻子继续合作下去。陈宣虽然在专业领域很烂,但是在“办事”上却很有能耐,只要吩咐给他的事情都能办到。 原本她对南沙这样宗族势力强大的村落多少还有些忌惮,但是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