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五节 小三峡 (第3/5页)
。这峡路原本是根本没有道路的。全靠了明代几次凿路架桥,才算有了基本能够通行的栈道的。要不然纤夫只能在半山腰上的峭壁上背纤……” 康明斯咂舌,在这种地形上背纤?光爬上去不掉下来就很好…… “这是高要人陈一龙主持的,万历末才修成的。”林铭赶紧来凑趣,“叫‘峡山旱路’,修筑十分不易。平日里也就是纤夫才走。” 康明斯看着悬崖峭壁间时隐时现的简陋道路和桥梁,对“古代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更直白的理解。 “这里的水很深,三千吨的轮船直到肇庆一点不难。”索普说,“只是下游有浅滩,都得挖掉。” “工程太大了。”康明斯虽然不搞工程,但是作为战勤参谋,对工程量还是有相当识别能力的,“部队单独干干不下来,得执委会组织人力物力……” “当然。所以要多用当地的船运力量。他们水路熟悉。”索普说,“就是上水太慢了……” “要是有柴油机就好了。直接改装机帆船。”康明斯,“现在那小蒸汽机实在太慢了,还要自备煤炭……” 索普点了点头:动力的确困扰着他们宏伟的“浅水舰队”的建设。即使是制造运用已经充分掌握的蒸汽三发艇,实际上只是在短途使用:航行里程一长,煤炭和锅炉用水就会成为一件麻烦事。特别是要在广东这样绵长的内河水系里长时间航行。 别看工业口提出的内河舰队的规划看上去很美,实际他怀疑除了浅水拖船和炮舰之外,其他方案能不能成――动力可是个致命伤。 上水缓慢,亦只有耐心等待。此地和人丰物茂的珠三角完全不同,崇山峻岭,山高林密。到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