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节 电力之歌(一) (第3/5页)
严重过剩,材料方面则短板到令人发指。为了保证性能,很多在旧时空无非是用不同牌号钢材或者廉价金属、复合材料制造的元器件目前都用得是高级材料:最廉价的也是铜合金。 刘汤姆翻看了一下负荷曲线,跟刚才在外面看到的记录表数据没有太大出入,又查了一下故障记录,记录是空的,说明没发生故障。他不由自主的舒了口气――临高电力的一晚又平安的过去了。 刘汤姆对“故障”二字一贯心惊胆战,一方面他过去长期是乙方,故障一处,甲方势必要把他们叫去一顿狂喷;另一方面,在本时空他虽然做了甲方,却没有可以狂喷的乙方。一旦出了故障,损坏的往往是一级或者二级的“管控物资”。而且就元老院目前的工业水准来看,修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也就只剩下回收零件和原材料的价值了。在一个连输电电缆都无法自产的时空,一旦损害一台电力设备,后果有多严重谁都明白。 从D日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临高电力一直处于近乎被遗忘的尴尬境界。刚开始的时候常凯申还高踞能源部委的高位,但是很快发现者完全是一个跑龙套的,在百仞滩的水电站和博铺的火电站相继完工之后,电力口的日常工作只剩下了运行和维护,由于无论电源还是用户都相当薄弱,无法形成大电网效应。电站运行需要大量cao作,虽然带来了一些电力调度设备,但是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自动化设备的辅助――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快让电力口的那帮大少爷心灰意懒,纷纷转投他处,进入海陆军的,去企划院的……转眼只剩最初的能源部长常凯申跟几个他苦苦挽留下来的“技术精英”――刘汤姆也是其中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