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节 儋州规划 (第4/5页)
多,但是降雨极不均衡,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旱季的北岸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的地貌。一旦雨季降水不足,北岸必定大旱。如在北岸建厂和生活区,必须考虑用水的问题,建设输水管道。 南岸的北门江河口,湿地滩涂多。这些湿地滩涂要作为工业用地需要大量的土方填埋。不宜大量布置工业企业。 儋州湾尽管面积广大,有许多大小天然港,但是深水港只有洋浦。而计划中的管委会和驻军都设在白马井镇,一些需要大量资源进行生产的工厂和仓储都得设在洋浦周边。这就牵涉到交通的问题,从北岸的洋浦港到南岸的白马井伏波军营地,坐火车要环整个儋州湾一圈!距离相当可观。如果要打通这个节点就必须建洋浦大桥,元老院显然是没有能力建这种能容大型船只通过的大桥的。 综合上述问题,祁峰的建议是:大部分工厂设置在洋浦,便于就近利用散货码头和油轮码头。小部分耗水量巨大的产业位于白马井,二者之间依靠驳船转运和渡轮沟通;另一部分污染不高的产业放在中和镇,也就是当时儋州州治所在。至于其他企业,可以酌情安排在北门江沿岸,靠近北门江,便于取水和基建;污水要排往开阔海域,不能排入江河或者儋州湾。 因为化工企业大多是土法上马,事故多发,且其中还有多家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未避免炸一个连带炸全家,因此各工厂之间的安全距离要足够大,厂房的间距要要大于一般标准。 工厂稀疏化之后的结果就是提升了对交通的需求。除了公路之外,在工业园内尚要铺设轻型铁路进行内部联通,儋州湾各处另设置多个码头,安排短途班船。 这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