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一百一十八节 浔峰夜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节 浔峰夜宴 (第2/5页)

后转夔州知府。朱氏后人中还走出了康有为的老师——“九江先生”朱次琦。朱氏自幼接受儒家教育,知书明礼,可以说是儒家封建伦理中女性的典范。

    她的大儿子便是流芳后世的“岭南三忠”之首——陈子壮。

    陈子壮,字集生,号秋涛,万历三十七年科举一甲探花。陈子壮为官刚正不阿,曾在天启皇帝面前痛斥阉党,后被魏忠贤以其主持杭州乡试时进呈皇帝的策问中有“庸主失权,英主揽权”等语,定为“讪谤”,父子同被削官。崇祯即位后,陈子壮被重新启用,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再任礼部右侍郎,又因礼部暂缺长官(尚书),代行主持礼部事务。

    陈子壮历经宦海沉浮,如今已是不惑之年。遥想当年科举高中探花之时,春风得意马蹄疾,正是应了他七岁那年脱口而出的诗句“待我他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他与父亲同朝为官,起初也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但近年的际遇,令他对时局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天启以来,东林、阉党相互倾轧,若是在太平年景,倒是不至于动摇社稷,奈何辽事糜烂。崇祯元年,他的同乡、亦是进士同年的袁崇焕也被新皇重新启用,升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陈子壮为他筹备了一个隆重的送别聚会,与会十九人的诗画汇集成一幅《督辽饯别图》。可惜袁崇焕并未等到“功成”就已经被天威难测的皇帝凌迟处死,《督辽饯别图》上的落款也被收藏者剜去,仅剩他题写的“肤公雅奏”四字。

    外有强敌,内有叛乱,崇祯初年的西北民变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崇祯七年八月,是他人生几十年中最压抑的日子。他的恩师、右参政陆梦龙坚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