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一百三十三节 礼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节 礼仪 (第2/5页)

一口气,前路漫漫,不知道此去到底吉凶如何?

    一行人走了七八天,沿路驿站竭力供应,沿途百姓看到这一行列,一路无不回避。这一天,队伍来到浑河边,这里距离沈阳已经不远,皇太极派来的礼部萨哈廉等满汉官员的迎接,不但仪式隆重,还赐宴和赐物。黄骅紧守自己的规矩,不管是赐宴还是赏物,都是向盛京方向鞠躬行礼致谢,绝不行跪拜礼,萨哈廉等人倒也不以为怪。

    当晚一行人宿在浑河驿,萨哈廉亲自来拜访――因为明日就要入城,必须谈妥觐见时候的双方仪注。果不其然,觐见天命汗的礼仪成了双方讨论的焦点。

    后金方面自然希望这个不知何处而来的“大澳”按照外藩:如蒙古诸部、朝鲜的礼节仪注来觐见,天命汗可以给予特殊的礼遇――比如给予黄骅“抱见礼”。但是黄骅咬定牙关就是不松口,表示自己只肯行三鞠躬礼,除此之外别说磕头,连半跪礼或者后金最常用的打千礼一概不成。

    按照旧时空的新闻报道模式的话,那就围绕这一问题,双方进行了反复磋商。眼见黄骅不肯松口,萨哈廉不敢擅专,只好派人请示皇太极本人定夺。

    皇太极本人对此也有些踌躇,他原本是做好了给予“大澳”特殊礼遇的准备的――几天前,先行一步的礼部官员已经飞马送来了几件大澳使者的“礼物”,水晶镜子之类虽然让他叹为观止,但是更让他心动的是一副全身铠甲。

    这副全身铠甲不但防护严密,而且关节活动自如,他选自己的白甲巴雅喇中最强的弓箭手试射,防护效果好得出奇――比巴雅喇们身穿的精心打造的双重铠甲还要好。关键是穿着这身铠甲灵活性比双层甲要好得多,士兵们的负担也小,战场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