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节 焚楼(八) (第2/5页)
摆脱黑火药,至少在弹药安全性和弹道性能上有了全面的提升。 1634式实际是参考S&WNO.3手枪为蓝本,配备了更可靠的保险机构,优化人机工设计。其撅开式框架和自动退壳杆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换弹装填的速度,使用非常便利,原型枪很快进入试验阶段,年底定型为1634年式左轮手枪,简称“三四式手枪”。 三四式手枪弹的蓝本同样是0.44Russian(11X25mmR)弹。保证停止作用的同时,兼顾后坐力在可承受范围内,兼之全枪重较大,1634式手枪射击可控性颇值得称道。其中还发生了一段插曲:企划院提出为节省铜材,在沿用弹药固有规格的基础上,采用类似1636式的纸壳枪弹。但海军和海兵队激烈反对这项建议,指出纸壳弹贮存于手枪弹巢时,在海上作业环境下较易受潮。且防自燃问题和装填速度依旧没得到解决。再列装一种左轮枪又有什么意义? 最终企划院考虑到垄断对日贸易后铜材供应的紧张情况已大为缓解,继续使用过去的老旧设计对该枪的服役寿命也会造成影响,所以三四式0.44口径手枪弹最终采用全铜弹壳,博克塞式底火以便于枪弹复装。 可想而知,三四式由于成本的关系,并未得到广泛的配备。第一批获得装备的是伏波军侦察总局和元老院护卫总局,其后又配备了海军和海兵队的军官及华南军的部分军官。至于国家警察和政保局这两個部门,得到的便是这改头换面的三六式了。 归化民干部们一般不敢吐槽元老院的决定,但是元老们之间的吐槽是毫不避讳的。训练主任自己参加过特侦队承办的多次轻武器射击和战术训练,见识过很多真正的“澳洲货”,对三六式这种改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