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四百五十九节 跨越太平洋的婚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九节 跨越太平洋的婚姻 (第3/5页)

设施也足够用来进行文艺演出,比起完全露天的百仭电影院要强多了。

    胡青白很为此而得意。这是他花了不少力气才争取到的――也幸亏教育优先这面旗帜。不过在江山看来,把大礼堂工程交给梅晚的建筑总公司实属失策:那帮造房匠全然不知艺术和美学为何物。以致大礼堂外观上几乎就是某些县级开发区常见的那种中华田园式欧洲风情建筑:正门前画蛇添足地加盖了一圈弧形的门廊,下边矗立着一排多利安式柱子,不伦不类。

    不过,不交给他们造又能交给谁呢?胡青白耸了下肩,这就和目前他们的生活状态一样:没得选择。

    此时,礼堂的硬木条坐席上一个人也没有,顶灯和壁灯也没有点亮。江山朝着灯火通明的舞台走过去,在头排座位上坐了下来。这里正在进行合唱的排练――在1632年度圣歌大汇演前几周,这里是最忙的地方。每天至少有七八个各系统各部门业余合唱团的在这里排练。

    吝啬的企划院和各个部门是不会给归化民在工作时间排练的,因而他们都是在工余来参加排练。不过对于这个没什么娱乐活动可言的时空来说,参加合唱排练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年轻人可以借此认识很多人--特别是异性。

    江山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指挥席上下挥舞着胳膊,滔滔不绝地吐出一大串半生不熟。语法错乱的普通话。怪异的腔调再加上不时还冒出几句英语和广东话,非但国民学校和军政学校的合唱团学员们都是一脸惶惑,连站在大幕旁边的方非也听得不知所以。最后,钢琴伴奏者,一名三十岁上下,一头乌黑的长发用手帕束成马尾。身形高挑的女元老挽救了局面。她的声音不很大,却异常清晰,只用几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