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节 筹备建厂 (第2/5页)
规模并不大,分为两期实施。这是为了照顾到投资者的资金能力。第一期是纺纱,规模为八百个锭;第二期是纺纱兼织布,规模为一千二百个锭子和六十台织布机。 在广州,他们召开了一个筹备会议,决定了各自的分工。 按照分工吴毅骏将留在广州,负责建厂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和棉花的采购运输工作;其余人去南沙。其中陈家叔侄将开展征地、河渠开挖和厂房修建的工作。陈小兵负责和当地政府协调。纺工实习生四人小组将负责协助建厂和对工人的培训。 做好分工之后,陈小兵把陈霖找来,问:“你们村里有足够的房子么?很快就会派遣工程队和很多技术人员,都要有地方住。” “不嫌弃的话,可以都安排在各家村民家里借住。”陈霖说,“祠堂、丝制作坊和坟院也有房子可以借住。就看来多少人了。” “人倒不算太多,三四十吧。只不过来来去去,借住别人家里也挺讨人嫌的。” “那就安排到坟院去把。不讲究的话,坟院的阳宅住上百十来人也没问题。” 因为工场要修建在南沙的土地上,吴毅骏虽然在当地买了不少地,但是这些土地种棉花没问题,做厂址未必合适;而且水力机就牵扯到河流的使用权问题。吴毅骏虽然是投资人又是陈霖的亲戚,但是这种事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就涉及到陈家在新棉纺厂的占股问题。 吴毅骏对这事倒是颇为豁达,表示如果厂房用地需要另外购买他可以花钱,而且可以白给陈家家族一股,作为他们协助开厂的报酬。 南沙纺织厂的总股数是十三股,陈家一文不出就能占一股,算是很优厚的条件了,但是陈定叔侄却迟疑了。 倒不是嫌弃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