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节 女装部 (第3/5页)
,零星制作的模式。元老院登陆之后才用带来得设备建立了第一个服装厂,为士兵、劳工批量制作制服和工作服。后来又开始为元老制衣,渐渐地才将购置穿着成衣的风气在归化民中推广开,再逐步扩展到普通百姓中去。所以这里的成衣柜台立刻引起了陈霖的浓厚兴趣。 成衣店,他在广州的大世界里看到过。印象并不深刻。因为大世界的成衣店售卖的对象主要是北上支队的归化民干部和眷属,还有就是在本地招募的新归化民工作人员。商品的类目突出“实用性”。除了“澳洲内衣”比较特殊之外,陈霖在成衣店里看到的全是乏味的“制服”,无非是材质和料子不一样,款式几乎一模一样。 当然,要说大明的衣装,款式上也没什么新鲜的。但是至少花样、纹饰、颜色更丰富多彩。较之澳洲人的黑蓝灰白一统天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然而友谊百货的二楼服装部颠覆了陈霖对澳洲服装的印象。这里陈列的服装款式之多,颜色之繁复,花样之新奇,完全超越了陈霖过往对“衣服”的认知--尤其是女装,“原来这衣服还能这么做!” 澳洲人卖服装极重“展示”。各式各样的服装被固定在展示板上,悬挂在衣架上,套在木制的人俑上--后者他每次看到都有些不适。虽说这些人俑完全是“写意”的,没有头发,也不存在五官,但是身体轮廓却十分地的逼真。 在陈霖的认知里,木制的人形俑要么是随葬的明器,要么是寺庙里的神像,这么堂而皇之的套上衣服摆在店堂里展示,多少让他心理膈应。 这大约也算是澳洲人的“海外奇风”吧。 陈霖抱着极大的兴趣在女装部的柜台浏览。任何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