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百八十六节 归化民婚姻问题方案 (第3/5页)
然也就明白了这些人的苦恼。 由此及彼,杜元老便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毕竟他是个21世纪的人。 按照杜元老的设想,最亟需解决婚姻问题的是伤残军人和工人。前者人数不算多,后者可就相当不少了――工业口的伤亡率比军队要高出几十个百分点来。因伤致残的工人为数众多。这些人虽说大多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以他们的条件要结婚娶妻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从纯利益的角度来说,元老院没必要去关心这些人的婚姻问题――按照17世纪的道德水平,元老院给他们安排简单的工作,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就已经是大善人的水准了。再为他们娶亲,简直是多此一举。 “这件事我们不能从利益的角度看,说到底就和我们当初搞翠岗公墓,为阵亡士兵建立纪念碑是一个意思。人死了抛尸荒野和装在棺材里隆重下葬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葬礼和墓地,死人看不到也不知道。说到底还是给活人看得。”杜易斌在民政口的一次会议上如是说。 对伤残者的安置也是同理,虽然伤残的军人和工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价值,但是他们的处境会极大的影响那些正在服役和工作的普通人。 “可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人太多了,先解决伤残人员是不是……” “我觉得他们会理解的,我们连‘无用’的伤残人员都为他们考虑了娶妻的事情,难道会不管他们的事情吗?” 这件事在民政口就算是“原则性通过”了,但是原则通过只是通过。“媳妇”从哪里找才是问题。 对于普通的干部、军人和工人来说,这无非是个时间问题。民政口多组织几次相亲,多搞些配对活动,总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