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节 困难重重 (第2/5页)
元老在外视察、会谈时候的讲话,都要做要点记录,形成备忘录--过去常有元老视察的时候频频发出各种“指示”,回去之后便忘的一干二净,给归化民和土著百姓留下“好空谈”不好印象。 解迩仁谢绝了轿子,沿着街道走走看看,不时还停下来询问下“嘘寒问暖”,这才来到桂江浮桥所在的牛屎码头。 桂江浮桥的所在地,大致就在后世的鸳江大桥的所在地,桥东是牛屎码头,东接小南路,桥西便是三合嘴大校场。桥头两岸砌砖石为阶数十级,各有一对铁柱,上挂熟铁锁练两条,链条上系泊舟船,舟面和舟间覆架木板成桥,两旁还设有栏杆。不过此时不但舟船渺无踪迹,便是两道铁链亦被打断,沉在江水中。 码头下面的,亦有许多被击沉烧毁的船只残骸,配合牛屎码头附近被战火摧毁的房屋,一片战后凄凉落寞的景象。 何东篱介绍说这浮桥最早就是韩雍和本地的镇守太监陈平主持兴建的,一共用船56只,另有十艘船只作为备用,视水面涨落作增减之用,以便桥面升降。历年都有整修替换,唯有铁柱铁链还是旧物。 铁链本身是可以开阖的,船只经过的时候,可以松开让出航道。无船通行的时候又可以连接起来,虽然对桂江的交通略有不便,但是两岸的百姓来说却是莫大的德政。 不论从争取民心、调度部队的便捷性还是恢复市面繁荣来看,这座浮桥都要尽快修复。 解迩仁叫本地牌甲召来管桥人,一问才知道船只并未全部被毁,尚有七八只备舟幸存――即使这样,缺口也不小。管桥人亦是叫苦连天,原来这桥虽是官府所建,但是日常使用维护却是由附近的商民负责。官府虽派人在桥头设卡收税,但是这桥梁平日里的维护保养费用却一概都要商民“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