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七节 三亚之现状(一) (第4/5页)
累活就是填个肚子而已。” 虽说盐场是属于企划院管辖的,但是盐场工人都生活在三亚,他们的吃穿住行消费可以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刺激三亚消费的作用。 田独的矿工和盐场的盐工,是目前三亚最大的两个消费群体。如果他们日子过得太窘迫,这三亚的商业自然也提升不起来。 “哪有这么快。”许延亮说,“这个工程吧,蓝图是画得够大的,就差直接把儋州都改成工业园了,可你要指望它来造成海盐供应危机,起码还得等个两三年吧。” “两三年不碍事,只要能搞起了,我在这当一辈子市长都乐意。”汤梦龙说,“这里环境好。” “环境好你怎么不把老婆孩子都接来?”许延亮忍不住笑了。 “孩子接来上哪里念书?这里只有一座国民小学――当初说要在三亚复制芳草地模式,搞一所十年制的国民学校,王洛宾一走也没下文了。地倒是圈好了。现在三亚最不值钱的就地!”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俩人站在甲板上指点江山,航渡时间虽然漫长倒也不觉得无趣。交通艇进入三亚湾,。三亚港的港口条件很好,水深湾阔,内港有良好的避风条件,因而在清代取代了内河河口港的临川港。元老院也把主要商港设立在此。 “这里停靠的船还不少!”许延亮看到港口颇有帆樯林立的意思。粗粗一看,大约有百十艘大小船只停泊。大多数是南中国海沿岸常见的各种中小型船只,但是期间也夹杂着几条大型商船。 汤梦龙皱了皱眉头:“实话说,船来得的确不少,但大多是不来做买卖的。” 这里是琼南最好的避风港口,又有海警的常规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