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一百三十三节 印度棉和国产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节 印度棉和国产棉 (第2/5页)

的影响很大,我只是给你打个预防针,或许成品无法达到预期。”邹标说。

    现在已是二五式环锭纺机器运行的第二周。黎山与邹标在纺织厂内观察新式机器的生产情况,今天程米怜也过来参观了。

    二五式环锭纺是参照54型工艺流程制造的,以蒸汽动力为驱动力,每千锭每小时产量大概在13~15公斤左右。

    “看来,实际生产中并不能一直达到15kg的产量。”邹标通过生产记录表得出了结论。实际稳定的生产效率大约是13公斤。

    总体而言比他估计的好很多。54型是旧时空早期国产纺纱机,黎山的需求虽然基于54型,但并不是完全按照54型来,还有一些65型工艺流程的部分内容。

    “虽然纱锭转速是影响产量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就比如罗拉速度、卷装大小、纱线号数等等,一样会影响产量,产量并不是仅仅一个锭子转速就能决定的。”黎山说道。

    “咱们这个产品和54型工艺有区别么?”程米怜问道。

    “虽然锭速不是唯一因素,但是转速低,产量和质量还是差多了。旧时空标准的54型纺纱机生产20英支纱每千锭时25kg,而我们生产14英支也才堪堪每千锭时15kg。”邹标把记录放回去后说道。

    “英支?”

    “英国佬的一个度量衡,解释起来很复杂。你只要知道国际棉织品交易中,支数越高成本越高,纱线越精细就行了。上等松江布的支数在14S-16S左右,而纱线越粗,产量越大。”黎山抽了一卷成品拿到眼前观察,说实在的这个放在旧时空一般都是做牛仔裤的,还是那种比较粗糙的。

    支数越高,纱线就越精细,也代表纱线越贵。不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