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十九节 贸易调整备忘录(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节 贸易调整备忘录(一) (第4/5页)

些年来观察很研究汇总成备忘录散发。

    散发的范围,仅限殖民贸易部内部和与殖民贸易部有直接联系的两个部门:企划院、财金省,抄送给内阁的阁员们。

    这篇大作是王恺拿出当年写论文的劲头,在工作空暇中写出来的。内容是对日贸易得失问题研究,但是主要的目的是唤起殖民贸易部对现有外贸体系的改革。

    在他的作品里,最关键的证据是两张表格,两者都是统计十七世纪的日本白银流出量。一个是旧时空历史资料,西方人的统计;另一个是海关、外情局、驻外商站在本位面的各个港口人工统计出来的。

    和旧时空相比,元老院替代郑芝龙集团,建立了“东亚海面的和平”,这种和平是如此的有效,使得整个经商环境较之旧时空有极大的改善。同时,元老院的存在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产品供应,所以日本白银流出量也变得稳定了,不像旧时空那样年份波动明显,从1632年开始,约每年四百万两,铸成澳洋的话,大概590万元。

    590万的金额非常之大了,因为整个1635年元老院的财政收入不过2000万澳洋。这几乎占了四分之一强了。

    这也是王恺最愤愤不平的一件事了,因为1635年为了两广征伐的计划,不但2000万花了个一干二净,实际还产生了400多万的赤字――这些赤字一部分由两广来的战利品中弥补,剩下的是以印钞票的方式来弥补的。

    印钞票固然方便,但是后遗症却是需要长时间来消化的。何况1635只是一个开头,接下来各种扩大工业产能的建设,两广的行政治理……这些投入计算起来,大约没有三千万以上是过不去了。

    “如果这笔钱能全我们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