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一百三十四节 平靖阳山(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节 平靖阳山(一) (第2/5页)

保甲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了,肃清了残匪,又集中收容抓捕了一批乡村的“歹人”,县内的治安情况大致稳定下来了。虽然归化民干部们一致认为这种稳定可能只是一种暂时情况,但是对比收复阳山县之前状况还是安静了不少。

    接下来,便是清除县内的“不安定因素”了。

    阳山最大的不安定因素瑶民,现在已经偃旗息鼓。不论是永化的瑶民还是县内其他地方的瑶民,听闻了八排瑶的惨败之后,又被国民军“征兵”――等于是人质――如今都没有打仗的意愿。倒是县内的土匪“豪强”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阳山这个地方,和所有瑶汉杂居的县份一样,政权的存在感极弱,且不说基本上是“自成一体”的瑶寨,便是汉人寨子,稍微偏远一些的,县里也管不上。多年来瑶汉纷争厮杀,早就教会了百姓“官府靠不住”。县衙即无威望,又缺武力,往往为地方豪强所看轻。

    元老院初来乍到,待遇也并不比大明好到哪里去。澳洲人的赫赫武功,对这里大大小小的土皇帝来说不过是“传说”,除了真正在澳洲人手里吃了亏的瑶民之外,各路好汉都有“不以为然”之意。

    这混合巡逻固然是“收效很大”,但是在具体执行县政的工作的时候,却开始碰钉子。

    王初一一进城,除了治安,首要任务便是征收“合理负担”。元老院除了给他一个班子,一个中队国民军之外,其他物质上的支持极少。不论是养活国民军还是赈济百姓,修理残破的县城,都亟须钱粮。

    这钱粮除了从战场缴获的一部分之外,大部分自然要落在本地的百姓头上。“合理负担”便是在正式的税赋制度没有建立之前的一种临时税,虽说很粗糙,但是征收简易,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