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四节 水运优势 (第4/5页)
广东战役的后勤补给特点战线长,部队分得散。珠江三角洲破碎多水的地貌又使得过去他们使用的边推进边修路的作战模式在短期难以见效,除了主要驿路沿路之外,珠江三角洲的大多数乡镇并无正规的陆地道路连接,多利用田埂和河塘跋涉。一般人员和物资的流通主要靠船。 洪参谋之所以悄悄的放弃了他的东风马车行在广东的布点计划,很大程度也是看到了这悲催的道路情况报告。 即使粮食烧柴主要依靠现地调达,被装和弹药的补给量也不小。特别是伏波军还要携带火炮和打字机之类的重型支援武器,进一步加剧了行军和补给的难度。缺乏良好的道路是一个现实的难题。 尽管对外情报局估计广东的大部分地区应该可以传檄而定,但是明军在广东依旧保持有数千战兵可用:南澳副总兵和防瑶参将没有参加澄迈战役,战力基本保持完好。如果主政者抵抗态度坚决,还有可能动员少数民族土兵和本地各卫所的cao军作战。对作战的烈度不能做太低估计。这还不是总参最担心的地方。广东攻略存在的最大军事威胁的警告不仅来自大图书馆――不止一位广东籍元老提醒总参:广东的土客矛盾尖锐,一旦作战中卷入了土客矛盾,很可能会陷入大规模的暴动中,历史上这些宗族的动员力很强,轻易就能发动几万人参与械斗,是远比明军更难对付的对手。 一旦遭遇到这样大规模的武装sao乱,现地调达就无法执行。必须从治安区调运补给。在本时空的社会地理环境下,能够快速、廉价的大量运输物资的也只有水路了。 从这点看广东堪称得天独厚。省会广州府正好处于广东省内三条主要江河北江、东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