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节 死里逃生 (第4/5页)
从战场的遗尸看,榜山上的明军明显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传统的明军,有着甲有不着甲;另一种不穿铠甲,穿的行袍号衣要短小的多,更为合体。身上有类似伏波军使用的弹药帆布弹药装具。随身有火帽和纸包弹药,附近一般都遗落有南洋步枪。 这大约就是情报人员说的,由“jianian细”训练的明军的“新军”吧。 许可正带着助手在榜山阵地上拍照绘图,军事情报局正在搜集相关的情报。特别是搜集南洋式步枪。每一支遗留在战场的南洋步枪不论是否毁损都会被捡回来,损坏的要拼凑成形,以便他们确认敌人大概使用了多少南洋式步枪。从枪身上的枪号,大致还可以查询到出厂日期和销售情况。 关于南洋步枪的外销,在元老院一直有争议。不论是夸克向东南亚土邦的销售,还是在山东向各路明军的销售,都引起过争论。毕竟卖出去的枪可是不长眼睛的。但是这种贸易不但利润极高,市场更是需求旺盛。所以争论归争论,销售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山东的外销,还得到了华夏社的坚决支持――华夏社认为,因为元老院和满清作生意,所以必须给大明做出必要的“贸易平衡”。 朱鸣夏对南洋步枪并不太感兴趣,虽然这枪外销数量不少,但是受限于弹药,任何一派敌对势力都难以用这种步枪大规模的装备部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他感兴趣的反而是那些本时空的火器。战场上搜集来的明军遗弃的火器数量极多。仅斑鸠铳就有一百多支――这玩意是徐光启所说工价银九两的“利器”,熊文灿可真肯投本钱! 从今天的战斗情况看,明军是充分发挥了发挥了手中现有的火器来作战:战场遗留的火器说明他们大量使用了斑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