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一节 伏击 (第2/5页)
索的尽快把三连地区的瑶乱平息下去,自己还是回去养鸡比较好。他抬头望着17世纪没有光污染的璀璨夜空,忽然间觉得,自己很想呆在临高的老婆和儿子。 第三天中午,黄超带队抵达了永化乡,与先期出发进行袭扰的黎苗连会合。 阵焕报告说他已经袭扰了永化乡的各住瑶寨,和黄超的估计差不多,没有一个瑶寨出来应战的,全是紧闭寨门。而且据他们观察,村寨中的确极少男子,大多是少年和老人。 “这就好。”黄超的心定了一半。 此时永化乡的各处瑶寨丁壮尽出,各处空虚。黄超立刻派出使者四处晓谕:“归顺大宋者既往不咎,拒迎元老院者片草不留”。并且要求各村寨立刻送上粮草鸡酒作为“慰问”,同时每寨都要交出人质。 使者的到来,立刻让各村寨顿时乱了阵脚。各寨的男丁几乎都空了――围住阳山县城之后,寨中丁壮甚至一部分壮妇女都去县城附近的搬运“战利品”,各寨里全是些连毛都没长全的半大小子到老头子“执戈卫寨”,这些“大宋官兵”真要打过来,根本无力抵抗。便一面遣人带着“礼物”过去表示“降服”,一面派出使者到阳山县告急。 黄超吩咐部队:不要拦截,让他们去叫救兵。 不过几日功夫,派出的侦察兵就汇报说:占据阳山县的瑶民知道自家后院起火,已经沉不住气,开始撤离阳山,大队人马正往永化乡开进。 阳山县城通往永化乡有两条路,一条是经大琅圩,走山路;一条沿着连江到黎埠圩,沿着寨岗河南下。山路路程较短,河边路虽然较为平坦,但路程较远,回援的瑶民大概会走山路,以图最快速度地返回自己村寨。 “全军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