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1 (第4/4页)
没几个叫他印象这么深刻的,若是长此以往怕是前途无量啊。 他心里边感叹边走,人都到得差不多了,该通知他们大人出来了。 他走到前院书房轻轻敲了两下门,嘴里恭声道:“大人,人都到齐了。” “哦?那六岁案首如何?”屋里传来男子浑厚低沉的声音。 “属下瞧着不错,寻常男子多不及矣!” 他听了哈哈大笑,打开门,对着来不及掩饰赞赏表情的侍者说道:“难得见你如此夸赞,我去看看。” 这县令姓王,来自京城,在农山县多年,在位几年间,农山县人口和百姓生活都往上提了几分,在百姓们眼里是个能干实事的好官。 但有一点,农山县的科考历来不理想,先说会试,几年都不一定能出一个杀入会试的,再说这童生试,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等这三个阶段都过了,方可得秀才功名。 而他接近十万之众的县,一年也是出不了几个秀才,凡是过了县试,再和其他地方学子一块考府试院试时,总是不如别人多矣。 本朝是举人功名方有做官的机会,但是即使如此,也不是百分百做官,多为芝麻小官小吏的候补官员,若是在人口繁多的地界,不定能轮到。 但每个县其治下有多少举人,多少秀才,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到了县令的政绩,若是你所属之县人才凋零,会给上面一些错觉,那就是这个县令没能力,所以培养不出人才出来。 这一直是王县令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农山县在他来之前,甚至不一定每年都有科考。 还是这几年他逐渐发展起来,百姓们生活好了,才有余钱给这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