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7章 (第2/3页)
壮志饥餐胡虏rou、笑谈渴饮匈奴血的也是汉将耿恭。 跟他们相比,大秦算是比较温和的了。 一直敞开大门跟他们谈,仿佛一个仁慈的爹在对不听话的儿子们谆谆善诱,没有拍桌子拔刀子。 文鸯这一战毫无疑问揭示了一个道理,你爹还是你爹…… 西域诸国被宣义司渗透了这么多年,达官贵人们早已华夏化,民间百姓也对大秦心向往之,舆论、国体、制度皆效仿大秦。 最激进的是于阗,其国主自称小华夏,带头改汉姓、取汉名,国中城池地理皆用汉字。 文鸯传首诸国,于阗最兴奋,第一个跳出来喊话,谁敢不听大秦号令,于阗同击之! 夏国控制天山西北,高昌控制天山东麓,于阗地处天山之南,三地形成一个大三角,将整个西域框在其中。 任何一国不听号令,都将陷入三面夹击的局面。 在如此和谐友善的大环境中,西域诸国欣然紧密团结在大秦帝国的身边,乖乖献出兵权。 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回华夏怀抱。 大秦朝廷也趁机派出抚慰使,留在西域诸国,“协助”他们治理国家。 疏勒和焉耆自愿攻陷三座城池供大秦驻兵。 西域商道上的所有关卡由秦军镇守。 儒道佛在西域大行其道。 佛门虽然不是大秦本土的东西,但与华夏文明交融之后,成为华夏文明新的载体,焕发新的活力,在高原、草原大行其道。 而佛门的昌盛,也让华夏的注意力渐渐转向天竺。 天竺僧人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原,中原也能不远万里去往天竺。 最先行动的自然是商旅,天竺的香料在大秦价比黄金,有利益自然就有人铤而走险…… 大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