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51章 (第3/3页)
机在苟延残喘。 各种人才应有尽有。 竹林七贤中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在嵇康的劝导下走出竹林,加入文学馆。 皇甫谧作《针灸甲乙经》,一个人就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裴秀绘制天下地图,在杨峥的纠正和提示下,大致画出了整个东方的全貌。 刘徽献《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 张焕根据西汉《汜胜之书》、东汉的《四民月令》,编修《农桑时要》。 最牛的还是嵇康,受到杨峥《泰兴大典》的启发,作《嵇康集》,建筑、丹青、音律、书法、养生、诗词各种著述洋洋散散数十万言。 民间收罗上来的书汗牛充栋。 很多都是竹简。 不过也正因为是竹简,才保存至今。 杨峥略微翻看了一些,发现很多经典跟后世看到的多有出入,意思也大相径庭。 不难想象是经过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修改。 往往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编纂《泰兴大典》只是一个契机、一个讯号。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民间求学之风顿时大起,不在局限于儒学,算学、墨家、医术都有人涉猎。 让杨峥意外的是,精通这些“旁门左道”的居然全是士族豪强子弟…… 不过想想也正常,寒门庶族的子弟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心思去研究学问? 能认识几个字就不容易了。 所以他们读书大多带着天然的功利心,士族豪强子弟吃饱没事干,反而心思能沉浸在这些旁学上。 其实看看皇甫谧、嵇康、裴秀这些人的家世就知道,很少是寒门庶族子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