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0章 (第2/3页)
王濬虽然年纪不小了,在大秦却是愣头青,猛打猛冲的那种,功名心重,得罪了不少人。 江东之役,罗宪的侄子罗尚在他手上不知怎么就兵败身死了,罗宪虽然没说什么,但巴蜀却有不少人弹劾王濬。 周旨是杜预的部将,杜预偏袒他也是正常。 不过杜预毕竟是杜预,德行人品没话说,请功奏表中,将王濬列为首功。 客观来说,此番伐吴之战,也的确是王濬功劳最大,冒着巨大风险从西陵顺江而下,声势震天,破了江东人心。 奏表上说的简单,但此行的难度不小,只要东吴的长江防线用心防守,王濬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这么敢玩命做事的人,已经不多了。 杨峥拜其为镇东大将军,封湖县侯,加上护军,持节,都督吴、庐二州事,江东还需要他继续发光发热。 罗宪升镇南大将军,持节、都督荆、楚二州事。 羊祜升尚书左仆射,平尚书事。 为了安抚江东人心,孙瑾降为归信侯,许其拜祭吴国宗庙,孙皓才一个归命侯,总不能儿子的待遇超过老子吧? 陆抗为尚书右仆射,平尚书事,改封舒县侯。 陶璜升广州刺史,安南将军,封秣陵县侯。 杨稷为交州刺史,平南将军,封龙编县侯。 其余南征有功军将皆一一封赏。 不过一个问题也摆在杨峥面前,杜预的封赏有些难办。 首功是王濬,但运筹帷幄,总领东线伐吴大军,攻破濡须,灭钟会、擒孙瑾,这个功劳不在王濬之下。 杨峥一番思索后,封其为司空,录前后功,封朔方郡公,加柱国,离勋功制的顶峰上柱国只差一步了,真正的位极人臣。 没办法,杜预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