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背后的考量 (第6/8页)
为此,司马昭,以及后来的继承者司马炎都做了很多努力来补救。 就譬如著史断代。 荀藩、荀勖、荀畯、,他们三人主张将晋朝断于正始,自正始以下入晋史。 这样的意见是有深意的。 高平陵之变发生于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高贵乡公被弑发生在甘露四年即景元元年,也就是说司马氏篡位之行为发生在正始九年之后。 荀勖的意图是借断限的上延,赋予司马氏“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以服事殷”的美德。 如果自正始元年开始计入晋史,那么司马氏政变及弑君的行为就是在晋朝建立之后的事情,亡魏成晋过程中的血腥与暴力即被冲淡了。 当然,这这样做无异于是掩耳盗铃罢了。 《世说新语·尤悔》载东晋明帝问司马氏得天下之过程,云: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 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 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 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明帝为司马氏子孙尚不知晋朝得天下的过程,由此可知此事在晋朝乃是禁忌之事,司马氏自知篡位谋逆不能为人接受,故将此事秘而不宣,以至子孙都不可得知。 当明帝得知司马氏乃是通过政变及弑君建立晋朝,也觉得羞耻不堪,以至怀疑晋祚不能长久保持下去。 这也是晋朝的天下为何短命,为何动荡的原因。 得国不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