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太子入宫 (第2/8页)
二百石、百石)。 部以下的编制不固定,根据任务各有几个“曲“;而部以上的编制也不固定,由朝廷根据战略方向、战役任务委派的将军,指挥根据该任务而组编的几个部,构成一支某个战役或战略方向的兵力,有时就称军。 将军的指挥部由于要在野地宿营搭建帐篷而称之为“幕府“,朝廷往往给予相当大的人事权力,允许临时任命幕府官员,因此将军出征也就叫做“开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军队的基本编制情况相当混乱,史籍的记载也不明确。总的趋势是部、曲的地位日益下降,成为将领的随从亲兵,其中大多数都是将领的奴仆,没有人身自由,最后部、曲联称,成为法律限定的一种贱民。 而将军越封越滥,所领的“军“的员额不断缩小。 可惜南营没有什么兵种战阵,不然的话,王生倒是想要看看这个古代的战阵与兵种到底是怎么样的。 另外一点要提的是,南营的太子四大卫率,大多数是军户。 所谓之军户即为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户。东西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家属的户籍隶于军府,称为军户。军户子弟世袭为兵,未经准许不得脱离军籍。 北魏军户亦有用俘虏充当的。宋朝将应募充军的人户称为军户,军士年老退伍后除籍。 与军户相对应的,则是世兵制。 中国古代强制部分乡民世代当兵的制度。又称军户制、士家制。 世兵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将国都分为士农15乡和工商6乡。其中士农之乡民平时务农习武,战时充当士兵出征,世代相传。 三国时期,魏国曾实行士兵制,男丁终身为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 魏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