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益州乱起 (第5/8页)
有很多人只能做一时的明君,无法做一辈子的明君。 这很简单。 人都是有三分钟热情的,而一旦热情消去了,自然就不会再做了。 当然,有的人热情长一些,但也是没有用处的。 皇帝号称可以什么事情都做,但事实上,并非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做。 尤其对一个刚登基的皇帝来说。 或许是太后干政,或许是辅政大臣的阻拦,或者是世家,或者是这天下就已经很让人失望了。 很多三分钟明君,并非是他们不想做明君,而是前路的困难太多。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了。 玄宗一开始在重重危机中踩着无数人的尸体走上政治舞台,孜孜求治。那时的他,是一个是非分明,颇有决断的人。 但在时间的侵袭下,他的心已经无法保持原来的状态。 可能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是以前的那个孜孜求治的贤明帝王,但在外人看来,他已经跟之前判若两人。 他越来越不能容忍不同的意见,对那些在“细枝末节”上固执己见,故意与自己过不去的人,越来越感到厌恶。 处理军政事务时,他的情绪时常出现起伏,无法抑制自己的好恶。 随着政治经验的累积,他越来越不耐琐细,对传说中的“垂拱而治”也越来越向往。 他对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乐越来越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柔软的女体,动听的音乐,好看的舞蹈…… 这些过去他曾经明确表示要控制甚至弃绝的东西,现在越来越感觉不可或缺,尤其是想到自己已经年近五旬,这种焦虑感越来越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