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344章 北方之春(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章 北方之春(十四) (第4/8页)

经是没有概念的数字了。然而这些人大多乘坐火车从京城到过天津,不少人还在这条路上跑过不少次。此时他们就有了概念,不由得被如此巨大的数字所惊叹。

    赵天麟想说服现在的学界,自然要用学界能够接受的方式,便再次强调,“诸位,这并非强行分布给农民,而是农民手里有卖剩余粮食换到的钱。这笔钱已经有了,这就是需求,这就是市场!为什么外国要用枪炮打开中国国门,逼迫中国允许外国的布匹在中国销售?因为中国就是有巨大的市场。为什么中国工业比外国落后,因为中国本土工业并没有办法充分进入这样的市场。”

    虽然学界对于‘赎买土地’的政策支持度非常值得怀疑,然而赵天麟讲述的内容却是他们能听懂的。尤其是赵天麟并非用道德或者国耻的角度去阐述,而是用简单明快的经济原因解释,师生们更是听懂了。至少,赵天麟认为他们应该能听懂。

    这样的解释,正是是赵天麟选择投奔东北政府的原因。当何锐将中国现状以及对中国未来构想向赵天麟和盘托出后,赵天麟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只有东北政府这个唯一的选择。

    “我们缺乏物流,国内各省商品流动,都会遇到各种厘金,税收。本来很便宜的布匹,从产地运到买布民众手中的时候,早就被加了无数的额外费用。反倒是外国商品,通过其特权以及货轮运输,运到市场的时候价格比中国商品价格低的多。新政府的工业政策中,首先就要将这些阻碍工业发展的枷锁彻底打碎!”

    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说到这里,赵天麟稍微喘了口气,平息一下有些激动的心情,也让那些比较激动的师生们能够有点时间反思这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