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9章 谈学校发展 (第2/5页)
,比如我们要是招来两位麻省理工毕业的物理学博士,我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马上给教授职称,对于他们要求的,要设立一个冷原子物理实验室,我们没法满足,结果,人家只有去沿海的一所理工大学,而那边只给副教授的职称......” “这第三嘛,关于一所大学的实力积累,是多方面的,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的办学历史看似挺长,有百年了,但是我们的底蕴一直以来都不够强,每一所大学的排名进位,通常很难以年为时间段,起码要以十年,乃至于数十年为一个周期。换言之就是说,即便我们现在开始大投入,其效果和产出也是要十年,乃至于数十年后才会显著体现。” “校长,我最赞成你的第三点,就是不要指望急功近利的成绩,研究工作是枯燥且耗费时间的,尤其是基础研究,更是如此。说实在的,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学校不行,就是那己所名校,也不够强,我指的是与国外的比较。我们强的是在应用型研究上,但是,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做支撑,光是应用研究,是撑不起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的。我们国家的研究人员、科学家甚少能获得诺奖,除了所谓的打压之外,也必须承认,就是与我们的基础研究落后有关。这就有点像是在企业里,我们的企业就喜欢短平快一样,只要是短期内见不到经济效益的,那基本上就不会投入。这个现象,学校里也差不多,太追求论文成果了,一个老师,要是两年内不出一篇论文成功,感觉就不行,这就要质不要量了。”胡铭晨这算是隐隐的对大学里面科研乃至教育提出批评了。 从这一点,就看得出,胡铭晨似乎没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而是能与马志远做平等对话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