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崛起_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2/8页)

从辽东辽西大族手中收缴大量粮食钱财? 铲除一些大族? 杨洪昭则按照皇太孙预留方案,接手这些大族土地后? 他亲自出面? 以景国官府名义租给当地无田地百姓耕种,还提出优厚条件? 最初两年不收任何税,两年之后收取每年收获一成。

    这对于辽东百姓? 是想都不敢想的优厚条件。

    杨洪昭一直记得当初皇太孙交代他的话? 辽东平原,南北千余里,东西八百里,沃野千里? 全天下少有的黑土沃土? 要让百姓有地可耕,调动百姓积极性,不出一代人,粮食能养半个景国。

    与皇太孙南征北战之后,他已经有一种无条件信任皇太孙的习惯? 所以他一直奉行此策,不断想方设法? 将土地分给无地可耕的普通百姓。

    如今才过一年不到,杨洪昭在辽西、辽东两路声望极高? 景国朝廷受到极大拥护。

    而且历史原因也很重要。

    比起金国统治,原本的契丹人、溪人显然是更认同中原王朝的统治。

    辽国太祖是前朝节度使? 自奉正朔? 称景国人为“南人”。

    辽国自上而下带头汉化? 朝中权臣有汉人,辽国设官朝廷官吏如中原王朝,设科举也用汉字,考的是儒学经典,尊奉的孔孟教化。

    加上杨洪昭很得民心的举措,认同感之下,统治甚至比之前金国更加稳固,战后很快恢复生产生活,一派欣欣向荣。

    此次蒙古人南下,甚至有很多人踊跃参军,准备抵御蒙古人。

    当然,许多豪族也叫苦连天,杨洪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账都算在乌林晃头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