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2 启程,目标金溪县 (第4/4页)
名师的教导之下,居然在五岁那年突然会识字、作诗。这在后人看来,这个家伙一定是被什么东西借身还魂了。不然的话,根本就解释不了一个没有经历过教育的孩子,突然就会写字和作诗了。 后来,因为他父亲把他当成了摇钱树,只顾着到处作诗赚钱,一句不使学,便让这个小神童长大之后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凡人。 泯然众人矣,才气用尽。 如果单从这篇文章表面的意思来看,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农夫,的确是他的父亲造成的。 可是,蔡道以及后世之人还是能够从中看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端倪。 蔡伯俙不到四岁便应童子科,因为合了宋真宗的意,被赐同进士出身,成为了宋仁宗的伴读。而何正臣,八岁应童子科,宋仁宗词童子出身。从两个人身上,就能看出两位皇上的行事特点,宋仁宗比晚年的宋真宗要稳重。 从这两个神童小时候的经历来看,大宋朝是有允许让小孩子应童子科这个惯例的。可为什么同样是神童的方仲永,在他还才华横溢的时候,没能够参加童子试呢? 也许是他生不逢时,因为他五六岁显露出才气的时候,正是刘太后执政的时期。也许这位宋代的吕后不喜欢这样年少的神童,带坏了宋仁宗。 也许是他父亲用其诗赚钱的时候,无意中招惹了抚州知州或者金溪县县令,导致无人敢于告诉他有关于‘童子试’这回事。 也许是抚州知州或者金溪县县令讨厌他父亲的为人和神童本人,才没有将这件事上报给朝廷。(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