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7 密议 (第4/5页)
谁在汴梁城中惹下的那三桩滔天的大事,可是,文彦博和吕公著想要借助那场接连的风波,一举收拢太学的做法,虽然最终的确是成功,可是,他们的这个计策,执行的实在是太冒失,也太没有担当了。 杨畏这个时候,也回想起汴梁城中那三日的风波,那三天之中,有失势的人,有得势的人,有病重的人,有过世的人,有离京的人,有入京的人。 文彦博和吕公著看似完全掌控了整个的太学,既极大的打击了变法派的势力和阵营,又间接地拔出了蔡确和章惇的臂膀。 可是,他们两人,甚至是整个保守派却根本不是那场风波中的赢家。 要知道,那个时候,太学之中上万学子大多都是变法派的拥趸,可是,这些学子们都有同样的一种出身——寒生。就是出身贫寒的学子。 即便后来,文彦博和吕公著他们利用这次的风波,将大部分的学子赶出了太学,又利用国子监对太学的监督权一直掌控着整个太学。 可是,他们却改变不了太学一直都是吸纳寒生的主要阵地。 二位宰辅初一上任,就命令禁军逼死了一名出身贫寒,品学兼优的学子,而且,那个学子居然还不是变法派一方的人,他还和苏轼有旧,又是出身汴梁城本地。 单单只是这么一件事就让二人在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当中,名声大损。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自然之理。 唯一的赢家,却是那个躲在暗处,一直都没有能够被查出底细、兴风作浪的人。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人能够追查出整件事到底是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