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5、096 用意 (第3/7页)
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灭掉西夏这个的疥癣之疾,不想遗祸子孙。 蔡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大为不安。 他并不知道徐禧与李舜举是谁,自然也不知道他们的能力如何。可是,他知道沈括啊。 蔡道隐约还记得他看过的度娘里关于沈括的百科知识。沈括,最高也就是做到龙图阁学士,并未当个丞相和枢密使之类的职务。 那么,如果这次永乐城建造成功的话,沈括作为发起者,肯定是首功,当丞相也许不够资格,可当个枢密使则完全不在话下。那么,他在后世也就不仅仅只是个闻名遐迩的科学家了。 这中间一定是出了什么大的差池,而永乐城建城计划到最后也一定不会成功。这就是蔡道基于沈括的相关资料得出的判断。 由于系统的限制,蔡道无法获知关于在元丰五年,宋夏之间发生战争最终的结局。 可是,就是蔡道这个兵法外行都能看得明白,元丰五年,大宋的战略部署必须严防死守现有疆域,而不是去主动出击。 西夏国自李元昊立国之后,行军打仗一直在沿用李元昊的战法——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任何一路孤守的宋军。 仁宗朝,宋军几路人马每每遭遇到李元昊军队的时候,不能取得胜利,甚至于最后兵败身死。就是因为这位西夏国的皇帝身边总是聚集着二三十万军队,这样在兵力上西夏国就形成了局部的优势。 在加上,宋将昏庸骄狂,文臣又在后方瞎指挥,这就导致了仁宗朝与西夏国的三次战役——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皆以宋军惨败而告终。 自此以后,西夏国每每侵略宋国,其统兵的元帅都是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