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880【财政赤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80【财政赤字】 (第3/6页)

帝决断,对各省的财政做出分配。一部分留在省里(存留),一部分往省外递解(起运)。那些起运的钱粮,输送到中央的叫京饷,支援其他省份的叫协饷。

    如此做法,能保证清政府有钱,各省衙门也有钱。但是,各州府县穷得叮当响,地方官若不盘剥百姓,别说自己贪多少,就连正常开支都有缺口。

    这就逼得州县官员们,疯狂征收苛捐杂税,一层一层剥老百姓的皮。

    到了清代中后期,油水最丰厚的州县职位,几乎全在四川境内。因为其他省份正税太重,州县官员剥不了多少。而四川因为明末被杀空,用低税政策鼓励移民,一直没有再调整过来。于是,四川百姓就相对富裕啊,可以攒着劲儿往死里搜刮,搞得苛捐杂税是正税的好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几十倍!

    四川百姓在移民之初,先要抱团跟野兽、天灾搏斗。后来又得齐心协力,跟贪官污吏和军阀周旋。在两百多年的斗争之中,全世界最大的社团组织哥老会就形成了。到了民国,70%的四川人都是袍哥,就连乡下的大姑娘小媳妇,也极有可能属于哥老会成员。

    大同新朝目前的财政,直接按比例交给中央,同时按比例留在地方。搞得富裕省份有大量盈余,穷困省份却入不敷出,中央得不断投钱救济穷省。

    “这个法子,有谁反对?”赵瀚问道。

    无人说话。

    内阁和部院官员,很多都来自这六个省。但他们不敢为老家争取利益,因为一个不好,就容易弄巧成拙。

    大明的前车之鉴,让众人都心有余悸。

    都说什么明朝有江南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