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启明(大明世祖)_第四章钱财困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钱财困境 (第3/4页)

姓们乐意种植这些经济作物。

    当然除了利益动人心外,另一個因素则是多年来江南的重税政策,让百姓们趋向于此,才能负担得起沉重的赋税。

    如今绍武朝新政,虽然依旧是三等田赋最高的三分银,但却给江南卸去了重担。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江南地区也更富饶了。

    在张祺的探究着,对于江南的富裕有了更深的认知。

    仅仅从衣着打扮上,就让人印象深刻。

    道路上,行人衣衫虽然多为破旧,但好歹都有遮体之衣,布鞋踩踏,十来个人中就有一个衣裳得体的,胖子更是可以数出来。

    田地中,水牛有所见闻,各种铁器更是众多。

    往村里走去,一座祠堂印入眼帘,耳边传来了朗朗读书声,配合着不远处的哗哗流水,让人沉浸其中。

    “衣物自织,吃食不缺,河塘颇多,鱼肥菜青,其地一年两熟,农闲时更是来往于城池干短工,江南何来不富?”

    感慨中,他倒是问了棉价。

    棉价从每斤百文,涨到了一百二十文,而棉布却本每匹(三丈二尺)价格却从三百五十文,跌到了三百文。

    “从江南进棉花,在天津府纺出来,再来江南卖,倒逼棉布降价。”

    琢磨了一会儿,张祺就想明白了。

    而市面上的商人们却不明白,因为按照常理来说,成本升高了,棉布应该涨价,谁料却在下跌。

    不过,由于长江水运,让湖广的粮食畅通入江南,海运则又让两广的粮食涌入,江南的粮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